行業前沿
北京(2013年2月28日)- 世界資源研究所與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環境與發展:2013全球熱點觀察》,世界資源研究所執行副主席馬尼希·巴布納與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鞍鋼博士共同展望和探討了全球與中國環境和發展的熱點議題。
2013年初世界各地都出現了經濟增長的跡象。全球中產階級正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人搬到城市居住,數百萬人的生活質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但同時自然資源和氣候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全球氣溫連續36年超過正常水平,世界各地干旱和森林大火頻發,海平面不斷上升,風暴任意肆虐。在這一背景下,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專家對未來趨勢、各方言論和數據進行了全面分析,給出了2013年全球環境和發展五大關鍵問題:
全球能源結構將如何發展?
目前超過13億人依然用不上電,而全球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的用電需求卻在不斷增加。如何既能滿足能源需求又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將決定著這個世界能否在未來實現低碳發展。今年應重點關注以下三種能源:煤炭、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
“非洲雄獅”將如何成長?
2001年至2010年,全球發展快的前十個經濟體中有六個來自非洲。這些國家被稱為“非洲雄獅”。但是非洲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外國投資,約43%的外國投資流入采掘業。但如缺乏適當的保障和治理措施,采掘業也會產生極大的危害。非洲各國是否將改善治理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森林資源狀況能否將出現轉機?
80 %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來自于森林,森林為全球創造了72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雖然某些地區的森林砍伐速度減緩,每年全球依然有1300萬公頃森林消失。印尼和巴西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兩個國家,共占世界熱帶森林消失量的58%。
綠色投資有無生存之地?
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很多投資者轉向短期投資,因而對“綠色”投資造成了壓力。投資趨勢是否會發生變化,在去市場風險的同時為綠色發展帶來機遇?企業是否會重新評估風險并以此制定長遠規劃?新金融結構和新角色是否能夠出現?
奧巴馬是否會應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
2012年頻頻出現的極端天氣提升了美國的政治意愿,也喚醒了民眾對氣候變化的意識。我們能否看到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展現更多的領導能力?公眾意識的覺醒能否轉化為政治壓力?奧巴馬政府是否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付出更積極的努力?
中國的生態文明之路上將面對哪些挑戰和機會?
在上述全球背景之下,作為全球經濟活躍的國家、大的消費國以及碳排放大國的中國,將怎樣實現自己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在實現“十二五”國家氣候和能源目標方面將取得什么進展?全球背景為中國實現目標提供了怎樣的機會,又提出了什么樣的挑戰?這些問題在國內外正在引起廣泛的關注。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鞍鋼博士在發言中認為,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研究報告,對于理解當前環境與發展領域的重大議題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特別是在中國全面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背景下,為中國的政策界、知識界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國際經驗。
他還指出,在過去200多年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上,中國曾先后失去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進入21世紀,中國第一次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加速信息工業革命的同時,正式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
胡鞍鋼博士認為,綠色工業革命的目標首先是實現碳排放的“脫鉤”,這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綠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潔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單位能耗的污染強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與經濟產出之間“脫鉤”,盡量減少化石能源在經濟生產和消費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進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綠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進這類能源的利用終占據主導地位。這勢必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促進從生態赤字轉向生態盈余,開創一條綠色工業革命的新路,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全球熱點觀察”是世界資源研究所舉辦了10年的旗艦活動,每年年初都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今年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行。世界資源研究所嘗試用有說服力的洞察和數據,分析全球可持續發展可能會出現的趨勢和發展方向;觀察在科學,經濟,政策,發展,市場領域有哪些因素對世界的資源,進而對人類社會發揮影響?
【上一個】 環保部:29日起京津冀局地或出現嚴重空氣污染 |
【下一個】 京津冀治霾一年間:用進化的政績觀提高肺活量 |
快捷導航
聯系我們
經營地址:石家莊市友誼北大街486號5號樓3層
電話:0311-87727856
傳真:0311-87765669
郵箱:gysb@gysb.com
總官網:www.gysb.com
微信公眾賬號:hbgysb